赵柳娇
周荣林
吴植欣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五邑侨乡百岁党员与党同行,亲历百年荣光,感受百年侨乡巨变。他们的世纪人生,是历史的缩影,更是时代的见证。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我们邀请到赵柳娇、吴植欣、周荣林三名100岁以上老党员,倾听他们百年人生故事,感受老党员们的党性修养与风采,展示侨乡巨大变化。
文/图 林立峻 张华炽 龚静
赵柳娇:
永远跟党走 毕生献基层
1921年,赵柳娇出生于新会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她自小是个做农活的好把手,被推荐入党后,她一直扎根基层,永远跟党走,毕生献基层。
作为诞生于旧社会,成长于新中国的百岁老党员,赵柳娇亲眼见证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进程。
带领群众筹办幼儿园
1921年,赵柳娇出生于新会区古井镇霞路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她是一个“看牛女”,小小年纪就要帮家里干农活。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手脚麻利,又对农活十分熟悉,工作认真负责,她在村里逐渐小有名气,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被推荐加入中国共产党,提起当年在新会人民会堂入党宣誓的庄严情景,赵柳娇还印象深刻。
1958年7月,赵柳娇接到组织通知,“有个老农来讲解农业技术,进行技术指导”,让大家参加学习。
“我去得晚,所以站在门口,那时两边都站满了人。当时老农戴着葵帽,穿着草鞋,跟我们一一握手,当学习全部结束后,,被告知那老农是周恩来总理,大家都非常激动。”赵柳娇说。
周恩来总理平易近人,走到哪里都跟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的工作作风,给赵柳娇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为她提供了榜样的力量。
赵柳娇担任长竹村妇女主任多年。有次劳作时,她发现,由于无人照看,家家户户都背着小孩到田里工作,由着小孩在田里玩,这样既不安全,也影响劳动效率。为此,她提议兴办幼儿园,该想法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同。
说干就干,赵柳娇把一间闲置的房屋重新修缮。在筹办幼儿园的过程中她发现缺少床,小孩没有床睡觉。于是,她就把自家的几张床板捐出来,又找来木板,请木匠做了十多个小床,这样小孩就有床睡觉了。
幼儿园落成后,村里的小朋友都来上学。家长们放心,村里的劳动力得到了解放。赵柳娇帮群众做实事的做法,得到了村民和干部一致赞扬,也吸引了周边村子前来“取经”学习。
心中永远要有人民
现在每天,身子硬朗的赵柳娇还会拄着拐杖穿过巷子,到村口转转,与人聊天。在赵柳娇眼里,小小的巷子折射出时代的巨变。她说自己嫁过来时,出门都觉得路难行,每天出门回来都是一身尘土,“那时候水泥短缺,想要买水泥也没有,要买还得要有票才行,不像现在有钱就能买。如今道路都铺了水泥,路变平坦,没了沙尘,好走多了。”
谈起现在的生活,赵柳娇表示,与以往相比,衣食住行方面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回忆起自己入党后,曾到会城进行为期25天的学习。当时条件艰苦,缺乏交通工具,只能步行到会城,当时由于步行太长时间,脚趾都磨破了。她还曾响应号召,步行到圭峰山参加植树活动,“当时路不好走,植树过程也非常艰苦,但只要一声令下,大家都立即执行,因为党员就要服从组织安排。”
“那时为了省时省钱,路上只吃一个菜包,只能有什么吃什么,跟现在没法比啊!”赵柳娇感慨地说,现在大家都安居乐业,自己儿女孙辈个个工作不愁,生活安稳,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变化。
在赵柳娇的房间抽屉内,藏有一个红色盒子的“宝贝”,只有她自己才有钥匙打开,里面放着一枚她珍藏的“南粤七一纪念奖章”和一本鲜红色封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南粤七一纪念奖章”是广东省委特地为党龄50年以上的老党员制作、颁发的,是党和省委对老党员们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充分肯定。在赵柳娇眼中,这枚纪念奖章是无比珍贵的荣誉。她不时拿出来仔细擦拭,反复端详。金灿灿的奖章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红色封面交相辉映,见证着老人一生坚贞的信仰。
百年激荡,回眸人生。
作为一名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赵柳娇忠诚于党的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她乐于深入群众,无私奉献,其工作也赢得父老乡亲们的一致认可。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一名老党员,赵柳娇同样心潮澎湃。她提醒身边的干部:“要做好基层工作,就要搞好干群关系,多深入一线,下户走访。有一份力量出一份力量,心中永远要有人民。”
周荣林:
入党光荣 抗日自豪
“嘿!哈!”近日,记者来到开平,见到今年102岁的周荣林时,他正在扎马步。当时,老人家的马步扎得四平八稳,打起拳来虎虎生风,整个人洋溢着“侠士风范”。
老爷子的胸前,还挂着多枚徽章,既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徽章,也有“南粤七一纪念奖章”。
“入党光荣,抗日自豪。”周荣林如是说。
周荣林出生在开平市马岗镇中和村,家境贫寒,才上了2年学便要靠编织帽子讨生活;所幸学得一身拳脚,后来在中国共产党员的指引下下,他满腔热血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后来,他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后,他当过供销社副主任,还当过医生。如今,已经102岁的他,仍然记得自己当初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情景。
年少热血
对中国共产党产生向往之情
中和村虽小,但却是远近闻名的“织帽村”,家家户户除了耕地种田,空余时间都在编草帽。平时,周荣林就和村民们在一起编草帽,觉得累了,大家就唱一些当地小曲来解闷。周荣林喜欢唱被称为“木鱼”的民间小调,通过唱曲他还认识了不少字。16岁时,周荣林便开始习武。
1937年,卢沟桥事变震惊全国。当这个消息传入中和村时,许多人感到惊恐,对于战争与侵略者产生了畏惧。当时,周荣林怒火中烧,恨不得马上奔赴战场,抗击侵略者。彼时的周荣林,爱国之心萌芽,却犹如无根之木,渴望精神起源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