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开中变传奇 >

文章标题:《阿凡达》发酵 VC淘金3D眼镜

发布时间: 2021-06-30

  《阿凡达》刚离开,《爱丽丝梦游仙境》接力而来。在全球观众都关注银幕内容的时候,世界最著名的3D设备制造商Reald于4月9日正式向美国证监会提出IPO申请,标志着3D浪潮正式席卷产业领域。

  Reald等国际3D设备巨头,其第一代偏光3D眼镜代工厂多在珠三角地区,国内镜片商和组装商所获利润不到欧美市场终端售价的1/10,中国人借着《阿凡达》的东风再次诠释了“中国制造”的内涵。

  目前,第二代快门3D眼镜正随着3D电视推广成为市场主流,国内制造商随之借机产品升级“自立门户”,经典传奇1.76,VC(风险投资)嗅觉则更加灵敏,纷纷砸下重金谋求3D电视浪潮带来的丰厚回报。

  中国人“拿螺丝刀”

  拥有五六十个操着湖南、四川口音的工人,几间不断传出机器打磨和切割声的厂房,还有临时租来的总经理办公室和销售部,这是深圳周边一家3D镜片加工厂的全部“家当”。光看外表,你肯定不会把它和卡梅隆的3D巨制《阿凡达》联系起来。但事实上,没有这样的工厂,美国和欧洲的观众很可能就无法欣赏那个立体的魔幻潘多拉星球。

  数据显示,北美院线观看《阿凡达》等3D电影超过70%的院线都是采用偏光3D眼镜,这种眼镜和第二代的快门3D眼镜最大的不同是眼镜没有内置电子设备,主要利用光学原理制造立体感,因而造价不高适合大规模发放。正因为入行 “门槛”低,中国珠三角地区的一些工厂纷纷加入了 “淘金”行列。4月13日,深圳一家3D眼镜制造企业负责人向本报透露,美国市场所使用的第一代偏光3D眼镜,基本上全部在中国完成组装,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制造”。

  位于深圳龙岗的华东色片公司就是众多镜片加工企业中的一家,该企业为台资,约有50名工人,2008年在深圳开始了偏光3D镜片加工业务。销售部门周经理4月15日称,镜片原料全部来自台湾,在《阿凡达》之前,每月“出货”在10万左右,《阿凡达》之后,工厂出货翻番,今年3月已售出大概20万副,全部都发给珠三角和浙江的3D眼镜组装商。组装商从外贸公司拿到国外品牌商的订单,数量从10万副到100万副不等,然后再遴选镜片加工企业和镜框加工企业合作。浙江温州的吉龙印业有限公司就是华东色片的客户之一,其总经理洪东通主要从上海的外贸公司拿订单,经营偏光3D眼镜。他介绍说,在第一代的3D偏光眼镜产业链中,中国制造商处在“最低端”,镜片原料也主要靠进口。国内厂家的偏光3D镜片主要由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生产。“中国人就是拿螺丝刀的。”这位深圳3D眼镜制造企业负责人更直截了当。

  洪东通分析说,Reald等3D设备巨头垄断了欧美3D眼镜市场的品牌和营销网络,国内组装商和加工商也只能听从其压价,所获利润很薄。目前北美地区中端偏光3D眼镜售价为9美元左右,但最终中国组装商售出的价格只有不到1美元,甚至不到市场终端售价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