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微变传奇 >

文章标题:“轻矛”与“坚盾”的较量: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发展前景如何?(2)

发布时间: 2025-07-01

四是价格“亲民”。近年来,虽然一些新型便携式反坦克导弹价格飞涨,但从效费比方面来看,选择便携式反坦克导弹仍然比较划算。国际市场上,身为第四代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MMP单价约为20多万美元,身为第三代的“短号”EM导弹单价约14万美元,身为第二代的“陶”式导弹单价为7万多美元。这些导弹加上发射器,再配一辆皮卡,就能够组成一支反坦克猎杀小组。与之相比,一辆全配的T-90A主战坦克单价超过200万美元,一架“长弓阿帕奇”直升机出口价为5000-7000万美元,最近亮相较多的土耳其TB-2无人机单价在800万美元左右。显然,这些反坦克装备不是一些中小规模的军队能够轻易拥有的,而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在一定程度上则比较容易获得。

多“技”傍身,未来可期

面对反坦克导弹的威胁,坦克也在以变应变。除了层出不穷的高性能复合装甲,主动防御系统开始异军突起,从早期俄罗斯的“窗帘”光电干扰系统,到以色列新一代“战利品”、俄罗斯“霞石”硬杀伤系统,都能对采用多种导引方式的反坦克导弹形成有效干扰、压制甚至直接毁伤。英国、波兰还在积极研发隐身坦克。

水涨船高,针对这种情况,各国便携式反坦克导弹也开始借助多种新科技,寻求在今后战场上有更大用武之地。

采用多模复合制导技术。随着光电干扰、隐身技术的出现,单一模式制导武器已很难完成攻击使命,多模复合制导技术成为打开通往未来陆战场之门的一把钥匙。在进一步完善激光驾束、红外成像、毫米波、光纤等先进制导技术的基础上,将两种甚至多种制导手段融合,做到性能上相互补充,效果上稳中有升,成为今后便携式反坦克导弹的发展趋势之一。

应用多模战斗部技术。随着战争形态的演进,战场情况变化多端。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打击对象的范围也大概率会进一步拓展。由于它需要单兵携行,弹径不可能无限增大,因此,必须采用新的毁伤机理和新型战斗部技术。比如,当前一些国家正在研发多模聚能战斗部。通过与新型目标探测、识别手段的共同运用,该战斗部能适时根据目标类型来确定战斗部毁伤模式,在对付坦克目标时采用中心起爆模式,使整个药型罩形成主射流,提高对装甲的穿深,而在面对坚固工事或轻型装甲目标时,则采用环形起爆模式产生分散射流,以提升打击效能。

使用先进发动机推进技术。目前,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发动机技术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变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可大范围调节推力,使导弹兼顾远距离飞行和快速打击需求。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四微”软发射技术,实现火箭发动机运行时的微声、微烟、微焰、微后坐力,在发射时最大限度地隐藏射手位置,并确保在封闭空间内更安全高效地发射。

运用弹道动态规划技术。弹道动态规划技术将是助力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发展之路今后走得更远的关键技术之一,配合变推力火箭发动机技术,可让导弹如虎添翼。它可以使导弹在飞行过程中,根据数据链上传的场景信息快速判断和规划导弹弹道,如果发现威胁更大或更有价值的目标,则进行大机动转弯,动态调整攻击目标和落角弹道等,使打击效能最大化。比如,它能使导弹从障碍物上方或侧面绕过,攻击躲藏在后面的目标,或者经过姿态调整,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攻击隐藏在大型建筑间的坦克顶部等。

如此有多“技”傍身,便携式反坦克导弹高精度、高毁伤、智能化、模块化的未来依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