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微变传奇 >

文章标题:平凡岗位上的初心坚守

发布时间: 2025-08-12

平凡岗位,见证不凡坚守。“七一”前夕,本报记者奔赴一线,记录下4位基层党员干部真实而饱满的一天。他们中既有扎根社区解民忧的社区干部,也有汛期全天候驻守的村干部;既有从早忙到晚的纪检干部,也有为村民直播带货的村党支部书记……巴渝大地上,广大党员干部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满怀热忱奋进新征程。

用行动诠释信仰、用奉献擦亮党徽,向这些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的党员致敬。

文春来(左)在配送村里生产的绿色菜籽油。(受访者供图)

文春来(左)在配送村里生产的绿色菜籽油。(受访者供图)

太平村党支部书记文春来:

当3天主播卖了4000斤菜籽油

6月28日上午,在潼南区太安镇太平村当地的榨油工坊,村党支部书记文春来化身“主播”,拍摄了两条“菜油香惨了”的短视频。他通过镜头,记录下整个菜籽油的生产过程,并上传到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截至6月30日,5000余斤菜籽油只剩不到1000斤。

一个多星期前,村民们还在为手里收获的油菜籽发愁。

原来,在文春来等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今年太平村油菜种植面积达800余亩,油菜籽产量100余吨。除自给自足的部分,剩余的油菜籽因为市场收购价格较低,村集体和种植大户一直没能大量出手,出现一定程度滞销。

文春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与村支两委以及部分村民商议,决定把还未售出的油菜籽收集起来,统一加工成菜籽油进行销售,以提升附加值。

村里的榨油工坊很快运转起来。这几日,文春来顶着烈日到处跑市场,号召大家在微信群、朋友圈里“打广告”扩大宣传,销售渐渐有了起色,“周边有客户联系我们,我们就送货上门,有时候1桶油也在送。”

“为什么不试试网上销售?”近段时间当地正在开展“村播”大赛,这给文春来很大启发。他刚好参加了区里的短视频培训,系统学习了直播运营策略、短视频创作、产品知识和文化传播等内容,“这正是练手的好时候。”

于是,文春来化身“主播”,出现在镜头前。没想到,流量变销量,销售效果非常好。“还有不到1000斤,这两周肯定能卖完。”文春来对此充满信心。

其实,太平村并不平,这里的土地一度分散凌乱、高低不齐,还有大量土地闲置。

文春来早年在城区开装饰公司创业,后来,在强烈的责任感和乡土情怀驱使下,他萌生返乡创业的想法。5年前,他返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当时村里没有特色主导产业,群众增收渠道十分有限。”

成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二年,他当选区人大代表。他多次向区农业农村委提交建议,详细分析太平村乡村振兴的发展潜力,邀请专家到现场指导。理清思路后,他们先对土地进行宜机化改造,然后因地制宜种植大豆、油菜等粮油作物。

今年,在文春来等人的倡议下,太平村发展旱地种植和水田养殖。其中230亩水田被打造为水稻直播直采示范基地,养殖起了稻田鱼。

“看,上个月才放进去的鱼苗只有5厘米长,现在已经10多厘米了,长势喜人!”6月28日下午,文春来又来到太平村稻花鱼养殖户张大叔的鱼塘旁了解鱼苗生长情况,预计今年10月将迎来丰收。

如今,在文春来带领下,村里发展起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稻田+”综合种养、油菜制种等产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土地入股有分红,基地务工有薪酬”的双重增收,带动全村共同发展粮油产业超1500亩。

“最难还是为特色产业找市场。”这位获评“2024年重庆市担当作为好支书”称号的“头雁”说,再难也要带领大伙儿往前走,主动找市场,把初级农产品做成包装精美的绿色农产品,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把太平村的绿色产品卖得更好、更远。(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张珺)

罗小华(右二)为村民送去物资。(受访者供图)

罗小华(右二)为村民送去物资。(受访者供图)

乌羊村党支部书记罗小华:

宁愿虚惊,不让隐患逃过眼睛

6月30日凌晨5点半,丰都县暨龙镇乌羊村,闹钟还未响起,41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罗小华已从村委会临时搭建的床铺上醒来。从6月进入主汛期以来,村委会成了他和其他村干部的“第二个家”。

“睡不着,尤其是主汛期,感觉身上责任重。”罗小华说,“早上乌云密布,今天要问一下各风险点位的情况。”

早上6点过,村民罗廷华接到了罗小华打来的电话:“一旦下雨,要及时观测水位,一有情况,赶紧通知村上。你们院子的另外两户人家,也要通知到,让大家做好紧急转移的准备。”

包括罗廷华在内的3户人家,处于地势低洼地带,一旦下雨涨水,首当其冲,必须重点关注。

按照“包片”原则,五社社长李小林负责10多户人家的通知、组织、转移等工作。“除了日常巡护,晚上休息时,你也多留个心眼,警醒一点,宁可虚惊一场,也不让隐患逃过眼睛。”罗小华接着打电话叮嘱李小林。

早上8点左右,在了解完各个点位的情况之后,罗小华开始查看防汛备用物资。他将雨衣、雨靴、救生衣、沙袋等妥善放在一处,“都统一放置,一旦发生险情,我们可以第一时间调配使用,确保应急响应高效有序。”

上午9点,罗小华召集村干部以及村民代表到村委会召开会议,针对新一轮降雨,大家进一步明确分工、细化应急预案。

上午10点,在安排好工作之后,罗小华开始对暨龙河乌羊段进行巡逻。原本只需要巡500米即可完成任务,也有专人每间隔20分钟观察1次水位变化,可罗小华放心不下,还是沿着河道走了1公里。

“多走一步,心里更踏实。”他解释,当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如同“漏斗”,每逢降雨,水流很容易涌向低洼地带,加之汛期河水持续上涨,进一步增加了洪涝风险。

“暂未发现水位上涨,但大家松懈不得。”巡逻完毕,他将河道最新情况第一时间转发至工作群。

下午2点,罗小华开始走村入户,摸底人员情况、宣传防汛知识、排查风险隐患。

前不久,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乌羊村乌羊坝被淹,受灾面积900亩。镇村两级干部及时转移疏散群众29户48人,无人因灾情伤亡。事后总结复盘,罗小华发现,有极个别群众对灾害风险认识不足,心存侥幸心理,不愿意配合转移。

“对村干部来说,要做好沟通、解释、服务工作。”罗小华说,防汛预警,村干部要精准研判,既不能因过度响应让群众陷入“狼来了”的懈怠,也不能漠视风险而消极应对。

为此,村里做了多手准备,在高风险期,让村民提前转移贵重物品,这样,一旦洪水来临,大家就可以“轻装转移”。另外,安置点配备有充足的生活物资,村民转移后也不用担心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