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微变传奇 >

文章标题:平凡岗位上的初心坚守(2)

发布时间: 2025-08-12

走村入户结束,已是傍晚。回到村委会,罗小华来不及休息,开始安排晚上的值守工作,“夜晚更不能放松警惕,平时值班人员每两小时观察一次水位,下雨天20分钟观测一次。同时,不管多晚,我们也要确保通信畅通,保证有突发情况,能够随时联系。”(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朱婷)

王佳雯(左一)与民宿商户、设计师沟通施工细节。记者 何春阳 摄/视觉重庆

王佳雯(左一)与民宿商户、设计师沟通施工细节。记者 何春阳 摄/视觉重庆

海新街社区党委书记王佳雯:

“我们的目标是把这半匹山带活”

6月30日早上8时许,南滨路烟雨广场下着瓢泼大雨,南岸区海棠溪街道海新街社区党委书记王佳雯打着伞,急匆匆走向江边。她不是欣赏风景,而是在盯紧工作。

巡河护渔,是王佳雯的工作日常。“今天雨大,江边的人要少得多。”尽管如此,她还是丝毫没有懈怠。

巡完河,她来到海棠溪正街。看到墙壁上又有“小广告”,她立即上前撕掉,同时跟几位商户挨个“打招呼”。她说,“打招呼”看似不起眼,却能增进与商户、居民的关系,“就拿清理‘小广告’来说,光靠社区是不行的,必须发动大家。”

边走边“打招呼”,与居民拉家常,帮助商户解决垃圾堆放问题,与网格员商量几件事……王佳雯走遍社区的三大网格,花了近两小时,“社区大小事情,我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上午10时许,王佳雯来到“莎莎社区食堂”。走进后厨,看看厨面,看看备菜,她端起一盆还未下锅的番茄跟老板张勇搭话:“今天的番茄看起好新鲜哟,整得好!”

这个社区食堂,是她的“心血”。海新街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散”社区,辖区有3761户、8000余人,老年人占比超过40%。“婆婆爷爷年纪大了手脚不方便,社区食堂可以帮他们解决吃饭这个大问题。”于是,王佳雯以社区名义联合商家打造了“莎莎社区食堂”,70岁以上老人花12元、其他居民花16元可吃四荤四素一汤。对残疾人等,还可免费餐食并送餐上门。

简单的午餐过后,王佳雯又约上家庭医生,上门看望几位高龄老人,并为老人带去好消息:“社区今年准备办个集体生日会,到时候请你们都来耍啊。”

下午4时许,王佳雯马不停蹄地赶到海新巷。一位民宿老板正在巷口等候。

“你看完设计图有什么想法没?哪里需要调整?”民宿老板张颜问。

“有几个问题:门口这个梯坎最好不要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上面的4根高压线……”她和张颜走到巷子里,与设计师、施工方交换意见。

磋商半小时后,王佳雯对张颜说:“社区有义务帮你节省成本,你们也要为周边的居民多办好事啊。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这半匹山带活哟!”

她这句话,藏着一个“野心”,那就是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反哺”,带动社区基层治理。

正如即将建成的“莎莎民宿”,社区帮商户签下长期合同并提供便利,民宿在求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须担起清理化粪池、维护周边绿化等责任,为社区治理献智出力。

“我的目标是让社区11个网格都拥有自己的支柱产业。”王佳雯说,目前,“莎莎社区食堂”“莎莎便利店”“莎莎火锅”“海新文旅站”等产业已遍布9个网格,经营得不错,也受到居民的好评。

从民宿回到社区,天已经快黑了。正当王佳雯记录当天工作时,一个电话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孃孃,你先不要着急,明天上午我们和物业经理、网格员都要来,开会讨论怎么帮你……”挂掉电话,她开始联系网格员,商量第二天的工作。

这是王佳雯的工作常态,也是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为民初心。她说:“社区的事再小,对我来说也是大事。我的责任,就是让社区里的所有人生活更加美好。”(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何春阳)

万东东(左一)与同事整理档案。(合川区纪委监委供图)

万东东(左一)与同事整理档案。(合川区纪委监委供图)

合川纪检干部万东东:

电脑屏幕层叠的“小贴士”就是指令

6月30日早上8点,合川区纪委监委办公室副主任万东东已坐在工位前,晨光照亮了电脑屏幕边缘层叠的“小贴士”——“撰写重点任务分工初稿”“校对今日工作信息”……一行行小字标记着一名纪检干部的工作日常。

万东东敲击键盘,开始梳理当天公文流转脉络。工作千头万绪,但他却有条不紊——这份“绣花功夫”,正是他转岗办公室前在反腐一线淬炼出的底色。

“这是万主任昨晚给我发的几个标题修改意见:删繁就简,突出主题,对如何深化政治监督工作再深究细节……”“95后”新兵彭洋拿着万东东对材料的修改意见说。

彭洋对万东东是既敬又“怕”。曾经有一篇针对行贿违法所得认定难点分析的稿件,万东东让彭洋写了改、改了写……彭洋颇有些抱怨:“不就一条信息吗?能不能被采用也不一定,至于那么较真吗?”

“这份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经得起检验。”万东东带着彭洋到办案部室虚心请教,询问案件细节,从“反映问题”到“揭示症结”,从“角度选择”到“案例剖析”,逐字逐句推敲,来来回回改了十几稿。最终,彭洋心服口服。

午后大雨突袭,万东东与干部监督室的同事驱车数十公里,颠簸在乡间小道。此行是对镇街纪(工)委工作情况开展调研督导。

车至山脚无法前行,一行人冒雨徒步。后背衬衫已被雨水浸湿,他手中紧握的笔记本却记录得一丝不苟:问题线索办理、涉案财物处置、信访问题处理……“纪检监察工作无小事,调研督导必须‘打水到井边’。”万东东说。

这种认真,是他多年办案养成的常态。在2019年那起震动当地的国企董事长孙某案中,面对金融领域的专业壁垒,他白天办案、深夜苦读,3个月翻烂十几本专业书籍。面对200多份庞杂贷款资料,他与同事将贷款主体、金额、抵押物等关键信息抽丝剥茧,绘制成清晰的关系图谱,才最终锁定了孙某与私营企业主勾结挪用公款的铁证。

夜色深沉。记者跟万东东联系核实一个问题时才发现,万东东还没有离开办公室,电话里传来键盘敲击声与纸张翻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