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乡将军沟村村民李成栋,就是在生态建设中脱了贫。53岁的他与78岁的患病母亲相依为命,长期以来生计全靠几亩薄田。依靠生态护林员每年1万多元的收入和务工参加村里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016年李成栋成功脱贫。“现在村里正搞生态旅游,我想存钱买匹马,给游客照相,再做点小买卖,这样日子就能更好过。”李成栋说。
除了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天保工程的惠民效应还有不少。比如,自2013年起,青海省累计投入1470万元,重点扶持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场及周边农牧民发展林下经济、旅游、种苗培育等产业,很多林区农牧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互助北山林场生产科科长韩玉先介绍,他们在天保工程项目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攻克了祁连圆柏的育苗育种技术。“在林场的辐射带动下,目前林区的苗木基地达30个,种苗经营已经成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好路子。”韩玉先说。
杜海民表示,天保工程为林区群众开辟了多种增收途径,为周边农村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群众心目中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