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快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力量,对我国推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等重大关系。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指向的是“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和“任务的针对性”,强调的是“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和“时间的紧迫性”。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表明,人才培养,良好的教育是基础,科技和产业是载体,尊重人才成长规律是关键。因此,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的培养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使命驱动。国家重大战略鲜明的使命特征要求个人具备强烈的历史担当,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融入现实的创新创造中。国家重大战略与个人理想使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坚守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牢固树立科技报国理想,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实施中,让理想使命成为个人奋斗的自驱力,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国际博弈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科驱动。国家重大战略的前沿引领属性要求组织化、规模化地开展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学科专业教育不可或缺。学科建设的本质是开拓人类知识的前沿领域,并培养领域内高端人才,进而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可以说,这一过程是“格物”精神的现代化延伸。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的培养与学科演进方向存在着深层次的共振关系,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创新三者相互赋能。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着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与布局,不仅要求加强紧缺学科建设、进行超常规学科领域设置,还要求加强数理化生等基础理科学科专业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人工智能的算法革命与生物医药的分子解码,皆需以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硬核突破”为战略支点,使学科前沿成为人才成长的主航道。
产业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当前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要坚持产业化导向,把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其培养背景更加依赖产业、学科的大融合,依赖面向产业前沿的重大问题,依赖产业创新实践。如果人才培养校内环境与产业实践距离太远,就难以满足国家战略新兴的产业需求。当前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围绕“产业界存在的真问题”“高校、科研院所急需的科学理论的验证工作”展开。
区域驱动。区域驱动型战略急需人才培养模式,意在借助区域科技、产业发展优势,形成战略急需人才的“区位汇聚效应”。人才、技术、资本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三个关键要素。人才层次决定企业创新的高度,技术前沿性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地理区位作为资本所在地决定着企业创新要素流动的快慢和集聚的程度。科学家、技术发明家和企业家为企业科技创新带来了思想,但是思想传播和技术扩散则需要靠创新高地编织的网络和人员的流动来保证。人才集群、技术集群和产业集群是科技领军企业诞生的基本生态条件。无论是美国的硅谷、德国慕尼黑高科技产业园、日本筑波科学城,还是我国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均要求人才培养扎根于特定的区域资源禀赋,尤其是依托各个国家战略创新区的独特产业、文化、教育等创新资源,实现域内及域间的人才高效汇聚与智能资源整合,并形成人才集聚的乘数效应。因此,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的推进与实施,需强化区域间人才协同,建立人才共享机制,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实现人才资源区域间优化配置。
引智驱动。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的高效高质推进,要求具备国际视野,凝聚全球范围内的智力资源,使本土战略急需人才的培养与国际创新网络深度嵌合。引智驱动旨在通过引入国际高端或前沿科技人才,在较短的时间内补充、扩展、丰富国家的战略急需人才储备库。汇聚海外急需人才是中国在复杂国际形势下突破科技瓶颈、引领未来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举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当前,面对愈发激烈的国际科技博弈与竞争,我国应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国际引才战略,如扩建战略急需海外人才绿色通道、完善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以及探索建立具有较强文化包容性的海外人才创研特区试点等,使我国成为全球高科技人才的汇聚高地,助力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的推进与实施。
结语